学生外出活动安全注意事项及协议(3篇)

 2025-04-16

摘要:本文提供了一份学生外出的安全协议书范文,强调了在校外活动中保护学生安全的重要性,包含了必要的安全措施和遵循的规范,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外出活动。

第1篇:学生外出活动安全注意事项及协议

校外实践安全责任承诺书(修订版)

甲方:XX学校安全管理委员会

乙方:学生监护人(家长/法定代理人)

为构建多方联动的安全教育体系,切实保障学生在校外实践活动中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就校外活动安全事宜达成如下共识:

一、学生义务条款

1. 自觉遵守交通法规,12周岁以下学生不得单独骑行上路,16周岁以下禁止驾驶电动车辆。乘坐交通工具时应全程系好安全带或佩戴头盔。

2. 严格遵循活动纪律,不得擅自离队或前往危险区域。遇突发情况应立即向带队教师报告。

3. 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熟记紧急联络方式,随身携带包含血型、过敏史等信息的身份卡。

二、家长责任条款

4. 如实申报学生健康状况,包括但不限于先天性疾病、药物过敏史、心理状况等特殊信息。

5. 配合学校建立"家校安全联络网",确保通讯渠道24小时畅通,及时反馈学生动态。

6. 活动当日履行接送义务,如遇特殊情况需委托他人接送,应提前24小时提交书面授权。

三、学校管理条款

7. 建立"活动风险评估"机制,提前72小时向家长公示活动路线、场所安全等级及应急预案。

8. 配备专业医疗包,确保每20名学生配备1名持有急救证书的随行教师。

9. 实行"双岗值班"制度,活动期间至少安排2名教师全程监护,并配备GPS定位装置。

四、社会协作条款

10. 与属地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重大活动前向辖区派出所报备行程安排。

11. 签约正规运输公司,核查车辆年检记录及驾驶员资质,为每位学生投保意外险。

12. 活动场所需符合国家消防安全标准,配备应急疏散通道和医疗救助站点。

五、应急处置规范

13. 建立分级响应机制:一级预警(轻微擦伤)就地处理;二级预警(骨折等)送医救治;三级预警(重大事故)启动应急预案。

14. 事故发生后30分钟内完成初步处置,2小时内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

15. 设置专项救助基金,用于垫付紧急医疗费用,后期根据责任认定进行费用清算。

六、违约追责条款

16. 因故意隐瞒健康信息导致事故,监护人承担主要责任;因管理疏失造成损害,校方承担相应赔偿;学生违规行为引发的后果由监护人负责。

本承诺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学生毕业离校。未尽事宜参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教育部相关规章执行。

甲方(签章):      乙方(签字):

                  20XX年XX月XX日

(注:本文书需附《校外活动安全须知》《紧急情况处理流程》两份附件方具完整效力)

第2篇:学生外出活动安全注意事项及协议

校园安全协同管理责任书

为构建家校协同的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障学生在校内外的人身安全,现就学生日常安全管理事项达成如下共识:

一、家校协作机制

1. 学校设立安全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两次家校联席会议,共同研讨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2. 家长需配合学校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报备学生特殊体质、过敏史等健康信息。

3. 学校每月发布安全简报,家长需定期查阅并签署反馈意见。

二、安全教育体系

1. 学校将安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开设交通安全、应急避险等专题课程。

2. 家长需参与学校组织的安全演练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家庭安全知识培训。

3. 建立"安全小卫士"制度,选拔学生代表参与日常安全检查,培养安全责任意识。

三、风险防控措施

1. 实行分级接送制度:幼儿园至三年级学生必须由指定监护人接送;四年级以上学生可申请自主通学,但需提交安全路线备案。

2. 建立校外活动申报制度,任何离校行为需提前24小时提交申请,经家长确认后方可实施。

3. 校园周边设立家长志愿者护学岗,每日上下学时段轮流值守。

四、应急处理流程

1. 建立家校应急通讯网络,确保突发事件时30分钟内建立多方通话。

2. 配备专业医疗包并定期更新,所有教职员工完成急救技能认证。

3. 与辖区派出所、医院建立绿色通道,每学期开展联合应急演练。

五、责任共担条款

1. 学校承诺每日进行设施安全检查,并在官网公示检查结果。

2. 家长需确保学生通讯设备畅通,及时响应学校联络。

3. 双方共同设立安全教育基金,用于改善校园安全设施。

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学生毕业离校。双方应本着"预防为主、教育先行、责任共担"的原则,共同营造安全成长环境。

校方代表(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监护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

(附:安全联络卡、应急处理流程图、校园周边安全地图)

第3篇:学生外出活动安全注意事项及协议

校园集体活动安全管理规范

为提升校外集体活动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师生权益,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及本校实际情况,现制定本管理规范。

一、活动组织管理

1. 活动前需成立专项工作组,由分管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务主任、班主任、校医及安保人员。工作组需提前15日完成以下工作:

(1)实地考察活动场所安全状况

(2)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及应急预案

(3)开展师生安全教育培训

(4)与承运单位签订安全运输协议

2. 建立"三级联络"机制:

(1)校方与活动承办单位建立沟通渠道

(2)带队教师与家长保持信息互通

(3)学生干部协助教师进行日常管理

二、学生行为准则

1. 实行分组管理制度,每5-8人组成安全小组,指定组长负责日常考勤。要求:

(1)每日三次定时签到

(2)组员间建立互助监督机制

(3)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2. 安全纪律要求:

(1)禁止擅自离队或变更预定路线

(2)不得参与高危娱乐项目

(3)夜间实行定时查寝制度

(4)保持通讯设备24小时畅通

三、教师管理职责

1. 带队教师须完成安全培训认证,具备基本急救技能。工作要求:

(1)全程佩戴工作证件

(2)掌握学生健康档案信息

(3)每日进行安全形势研判

(4)建立突发事件处置日志

2. 实行"双岗值班"制度:

(1)白天分组巡查与定点值守结合

(2)夜间安排男女教师联合值班

(3)配备应急医疗箱和通讯设备

四、家长协作要求

1. 活动前须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提供:

(1)学生健康情况说明

(2)紧急联系人信息

(3)特殊需求备案

2. 活动期间家长应:

(1)保持通讯畅通

(2)配合学校管理要求

(3)不擅自到活动地点探视

五、应急响应机制

1. 建立三级预警系统:

(1)蓝色预警:加强常规巡查

(2)黄色预警:启动预备方案

(3)红色预警:立即中止活动

2.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1)现场教师初步处理

(2)报告学校应急指挥中心

(3)联系医疗机构(如需)

(4)通知学生家长

(5)配合相关部门调查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校安全委员会负责解释。每学期组织一次模拟演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完善。各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自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版权声明:本文为“励志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