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网青春励志职场励志内容页

三次深度思考让我从文员升到了总监

2016-05-05 12:20:00职场励志0

  三次深度思考让我从文员升到了总监

  文/小川叔

  这篇文章讲的是深度思考的事,可能很多人会说,你不遭遇事儿,你能深度思考么?

  的确,如果你的人生不遭遇关于选择、取舍、放弃等关键的大事,你未必有机会做自我拷问。但并不是说这个深度思考平时不能做。

  如果当你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意识到问题的时候,不妨先记录下来,之后找个周末的早晨,心情平静且放松的时候。取张白纸,做一个自我发问。

  我以前常常这样做。

  我会在纸上写下问题,比如:我为什么那么爱生气?

  写下这行之后,我会自我反问,你觉得会在什么方面上生气?

  然后自我回答,比如在与爱人相处方面,在狗不听话的时候。

  之后再尝试回答,这是否是源于你内心里希望对方要按照你所想的去做,这种控制欲会让你有一个设想,一旦对方没有做到,你就会表现的失望和愤怒。

  这代表了什么?

  代表我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很多时候却容易将自己的标准去延伸到其他人身上,甚至包括宠物。

  这最容易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你要求对方以为是为了对方好,其实更多是希望自己舒服一些,如果对方是你的下属,他做到了你要求的一切,你就会满足么?不会,你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会限制他的自我发展,而且即便他做的再完美,他也成为不了你。

  那我要如何调整?

  尝试放下要求,用欣赏的角度去发掘对方的优点,从对方擅长的出发。

  尝试示弱,用拜托和请求的语气去让对方做你期望的事,并及时给予奖励。

  削弱自己的完美主义,分清楚成长和自我苛求的区别。成长是伴随痛苦的,但不会只有痛苦。你的成就来自于过程,而不是限定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做的一个小的深度思考的演示,希望对你有用哦!

  坦白说我不是特别爱动脑思考的人,又不是哲学家和思想者,平日里所有的脑细胞应付工作都不够用,还哪里有力气去深度思考其他呢?

  关于深度思考的定义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方式,我个人的粗浅认为是,能自我提问。能逐层深入,并具有逻辑性,能自我寻找答案并产生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都是深度思考。往往我遇到这种机会的时候就是摊上大事儿的时候。

  第一次深度思考:转换跑道背后带来的除了薪水还有规划

  我第一次深度思考关于人生和未来这件事已经31岁了,在职场当屌丝混了七年,从未有过任何职业规划,都以兴趣和好奇心为前提随意更换工作,热爱创意更爱自由,讨厌自我重复。七年换了六份工作,做过服装设计、动漫杂志、图书策划、时尚记者、电视编剧、最后进入了广告圈成了一名文案,后来又被调去公关部负责活动执行。

  那时候我对工资总是不满意,对前途总是迷茫,对自己总是不自信,对发展总是搞不清楚,那时候我不信什么计划,我总爱说,计划没有变化快。

  我几乎是对自己怀抱着又嫌弃又不满、想跳槽又不知可以去哪的心态跨过了三十岁,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机会出现在了我面前,我的部门领导要辞职,希望带我走。

  当领导说他跳过去之后打算做本杂志,希望我能帮着负责,问我愿不愿意一起的时候,我差点就脱口而出说我愿意,但那个瞬间我忍了下来,我说,我需要好好想想。

  那天夜里我问了自己许多问题,比如,眼下是个机会,我可以走,但要提高薪水,我能要多少薪水?现在的我值多少钱?

  再比如,是不是只要钱就可以?我已经31岁了,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职位?为了衬得起这个职位我还需要什么能力?

  我要留在这个公司或者这个领域么?还是这次只是一个过渡,做一年又想换换其他的看看?

  这些问题有的我之前问过自己,有的之前我没有答案,有的我甚至很讨厌去想,那个晚上我第一次逼着自己直接面对,最后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这些要求:

  希望薪水不低于6000

  希望职位至少应该是执行主编,而不是一个编辑。

  要在这里停留两年的时间,努力靠近核心业务部门

  后来我得到了超出预期的薪水以及之后两年的努力目标,至今我都要谢谢那个晚上,它不仅仅是让我直面考虑问题,也让自己第一次考虑以后和规划的问题,有了目标,从不会缺方法,也就不会缺少成长的速度。

  第二次深度思考:完成个人定位之后获得额外的机遇

  在公司的两年之中我经历了努力表现,获得提升,遭遇排挤以及个人成熟等几个阶段,人成熟了不少,也自信了很多,但烦恼却没有减少。

  一直在下属公司做名义上的推广部经理,但职责范围内负责的更多的还是偏集团和企业文化的东西,所做的东西一直都不是和业务挂靠紧密的,这总会让我有一种职场恐慌,害怕一旦有变化整个部门会成为裁员的第一首选。

  我的目标是希望用两年的时间去靠近营销和策划,但是事实是我最多就是对接和帮忙,更像是吊在空中上不去也下不来的状态,这让我非常苦恼,而现实连给我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一些原因我被调回集团,而当时的部门已经有一个经理,我接到上级的指令要写明年的计划,从集团先有的状况出发,说说明年有什么打算。

  我本来就不是一个擅长做计划的人,我可能针对一场落地活动有十个选题和五种方案,但你让我自由发挥去说,那你告诉我一下明年我们要做几场活动,什么时间做?为什么要做?这我怎么知道?

  那个年度计划我憋了一周,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明白这个年计划方案的意义,这是一份考卷,做得合格的人会被留下,因为一个部门不需要两个经理。

  我也明白自己内心纠结的部分,我想做营销,我觉得品牌没什么用,我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加班又一次开始了对内心深处的提问。

  你现在想做营销,目前有机会么?做了两年也没得到机会,怎么办?要离开么?

  目前月薪过万了,但去做策划肯定没有这个多,而且你要重新去学,还要考虑教学成本,能接受薪水下调这个现实么?

  所有的策划岗位都和项目挂钩,项目如果售完了你要怎么办?换一个地方继续做?还是被调回集团呢?

  当问到了这里,我就仿佛看到了一道缺口,透出光亮,豁然开朗了起来。

  如果我继续留在这里,即便获得了去项目做营销策划的机会,我也接受了薪水下调的现实,项目结束后我也可能是要被调回集团,因为在集团才可能是从事管理层和总控。而对集团本身而言,比营销更高一级的就是品牌,如果怎么选都是要回到这里去做这个职位,那为什么一定要去再锻炼两年?而不能把握现在呢?

  我之所以想选择营销策划是因为我对它熟悉,有安全感容易获得肯定,但如今营销人员很多,每个人都想找机会去尝试,获得项目经验,但最终的结果都肯定会指向升向上一层,那我为什么要在人们都争抢营销的时候也跟着一起去抢,而不是利用这个时候好好研究一下品牌,等大家再来抢品牌这个职位的时候,我已经是里面的资深人士了呢?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觉得彻底顺了,全身舒畅。再看看眼下可用的东西,忽然有了新的想法,我开始在纸上画了思维导图,并且找到了几个板块的关联性,包括明年哪些板块需要创建,哪些需要升级,手里的企业内刊、网站、董事长的包装、媒介的平衡都要如何去关联,就和打游戏开挂了一样都瞬间清晰了起来。

  那次的计划汇报我很兴奋,不是我故意要感染领导,而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还有很多关于品牌的事儿可以做,我在白板上把自己明年要做的五个版块,从定位到关联都一一罗列,获得了直属领导的赞许。

  后来的结果就是,春节之后我被留下,另一个经理出局。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确在心里松了一口气,但更开心的是一直困扰我的个人定位问题也找到了出口。我的情绪顺了,人顺了,想法不纠结了,还得到了继续留下的机会。感觉一个崭新的未来似乎都在眼前了。

  第三次深度思考:升职之前找到的做领导的核心价值

  自那之后又过了两年,我遭遇到了职场发展的瓶颈,觉得自己工作得心应手,但就是不能得到更大的晋升。我也和直属领导提过,但对方都是说再等等,老板觉得你还不够成熟。

  我带了四年团队,完成了自我蜕变,也了很多的提升和努力,我不知道目前我距离品牌总监这个职位还差什么?

  然后一次团队成员的离职让我又一次做了深度的思考。

  其实在这之前我也遭遇过带队伍的瓶颈,也有团队换血的状况,但都能及时招聘补齐人手,这次的离职是我带了近两年的下属,真的是一点一点培养起来,并且委以重任,也许是因为下属觉得自己负责了很多,却只拿了我一半的薪水,内心产生了不平衡,也许是我在最初布置任务的过程里过于粗暴,而没有让对方看到任务背后培养的意义,总之就是你能清楚地感知到,原本得力的干将士气在下滑,工作依旧可以完成,但是创新全无,没有生机,开始变得自由散漫起来,我是出浑身解数去了解,面谈都显得毫无效果。这种挫败感对我打击非常大,因为我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团队里出现一个停止发展甚至是在倒退的人,而你还拿她没办法。

  最后下属因为缺勤太多严重违反公司行政制度被劝退开除,我却没有因此而觉得好过,反而陷入了自问。

  如果我的下属分担了我80%的任务,我应该做什么?

  我做的哪些事是依赖团队,并且为团队整体考量过的?

  一个合格的领导,他的领导魅力从何而来?

  在这样自问知道我发现我的确距离总监的要求很遥远,也在管理上有很多漏洞,之前一直陷入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以为靠真诚和分享就能让对方以感恩的心态安心工作,但当你的下属分担了你的实际工作后,你要空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未来的发展和转型的问题,要思考你的工作成果如何被放大和认可,不然他们不会找到自我被承认的价值感。

  除此之外,如何为下属设计晋升路径,找到什么样发展可能去满足他的好奇心,这都取决于对下属平时的观察,人只有对自我感兴趣的事儿才会投入不计成本的热情,而对毫无兴趣的事则只是在麻木应对。要如何把“我感兴趣的”变成“你能在这里找到你感兴趣的”,这不单单是侧重点的转移,也是一个领导者能不能判断出下属更多成长可能的第一步。

  合格的领导不是我教给你我会的,而是在你会了之后,我还能帮你创造未来更多的可能,帮你争取到配得上你的上升空间和待遇,而我还只停留在了最初级的阶段。

  如今距离那次深度思考已经又过了两年,我也已经晋升为了集团的品牌总监,今年我37岁,做的最让周遭人吃惊的决定是:我要去香港大学读在职研究生,我希望能系统地学习整合营销,在战略、系统和人脉三个维度上都能有所增长。

  我用了六年的时间从普通文员做到总监,我要谢谢这三次直面内心的深度思考,这就是我的故事,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再来一篇
上一篇:凭什么我辛苦二十年,现在却比别人差那么多 下一篇:职场黄金规律16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