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网青春励志职场励志内容页

90后员工裸辞,写邮件和80后领导互喷,看70后如何做点评

2016-03-01 12:08:00职场励志0

  90后员工裸辞,写邮件和80后领导互喷,看70后如何做点评

  文/Kevin Zhang

  人物

  小No:90后,互联网运营岗

  刀把:80后,小No的直线领导

  我:70后,两个人都认识,就是一劝架的

  楔子

  小No又离职了。

  这是我认识她一年多以来,她的第三次离职。和前两次相同的是,这次毫无疑问又是裸辞;和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小No居然写了长长的离职信,让我倍感诧异,因为这完全不是她的风格。

  辞职信交上去了,刀把居然还回应了。在我印象里,他之前对于员工辞职的态度一向都是爱谁谁。

  下面是小No和刀把有关辞职这件事的互喷集锦,附上我的点评。

  小NO:

  首先声明,我之所以写这封辞职信,完全是因为公司的奇葩规定:辞职信必须超过500字才给办理离职手续。否则就5个字:老娘不干了!!!(标点不要算在里面哦)然后做成一个牌子,像奥运举牌小姐一样举着绕公司一周,以示交接完成。

  刀把:

  首先,500字的辞职信,是希望每个人在离职前,都能认真思考自己的决定,并客观总结在公司的得与失,没有为难大家的意思。

  不可否认的是,之前不少离职的同学,在信中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有的又选择留下,有的则为公司提升管理水平和员工满意度提供不错的意见。所以,在这里还是要感谢你的离职信,虽然我对当中的某些观点持不同意见。

  我:

  500字离职信的规定还是头回听说,有点新意。常规做法是离职面谈和离职员工调查表,但流于形式的多。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有的时候爆发出来也挺好。

  听说,刀把他们公司还有离职员工因为离职信写得好而得奖的,算是员工关系操作中一种新的尝试。

  小NO的第一条离职理由:

  公司居然不让在办公区收快递——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了。那么大冷的天,我还得一趟一趟往楼下跑,这可是21层诶,我还怎么和那个帅气的快递小哥温柔地交流呢?

  刀把:

  对于你平均一天三趟下楼取快递来说,21层楼确实有点残忍。从不时经过你的办公桌时,看到你浏览的页面,我估计你的这些订单,至少有80%都是在工作时间完成的,加上你每天下楼取件的时间,一个小时怎么都是需要的,虽然我从来都没有跟你提到这点。至于你说的快递小哥,我真心觉得他不够帅。

  我:

  90后果然就是90后,第一条离职理由就语出惊人。看来冬眠说、姨妈说之外,现在还可以加上一条“快递说”。

  90后都是原生态的剁手党,但刀把你可以隐忍这么久,真不愧是有容乃大。极端的做法有封网的,但我想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对上班网购这个事情一筹莫展。

  小NO的第二条离职理由:

  最烦你一遍一遍地给我们洗脑,什么价值观啦,什么责任感啦,什么设定目标啦,每次一开会就说这个,每次一聚餐就说这个,呜呜呜,我喜欢吃的大虾都凉了。客观效果是这几个月减肥效果不错——说到我没有胃口。

  刀把:

  如果你把梳理目标和安排工作叫做洗脑的话,那么除非你不上班,否则估计走到哪里你都躲不开。

  上次聚餐的大虾虽然有点凉了,但是你还是吃了12只中的7只。顺便说一句,我还真没觉得你瘦了,因为上周你刚刚嚷嚷椅子太小坐不下,要求给换个大的。

  我:

  70后80后最头疼的事情,可能就是怎么给90后开会了。价值观宣贯这种事,根本就是对牛弹琴,经常是你卖力地讲,他在下面微笑且迷茫地看着你,心中万头草泥马奔腾。

  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是虚拟社会里的主人,在现实交流中经常呈现木讷、发呆、不屑、迷茫等表情包,他们其实是现实生活中非常不善于和人打交道的一群。

  这样讲吧,70后基本是线下的,80后是线上线下两栖的,而90后就只有线上了。经常见到90后在虚拟空间里谈笑风生逗比无限,一旦进入面对面的交往,就像鱼上了岸一样。(鱼上了岸啥样?大口喘气翻白眼啊。)

  现在有些公司,已经把企业文化项目开发成线上游戏的方式,据说对90后的效果不错。

  小NO的第三条离职理由:

  最不喜欢公司的读书会,辣么长的文章,还要每周一本,开会说心得,抱歉我无法保持注意力超过30分钟。

  刀把:

  工作需要保持专注,这是公司针对年轻员工注意力漂移,而设定的培训科目。我注意到你在开会时,平均不到3分钟就要玩一下手机,这说明你确实需要提升一下专注度了。

  不然就算是上厕所的十分钟,如果你忘带手机,我都怕你无法顺利完成整个作业流程。你好像上个月刚把手机掉坑里了吧。当然读书的书目还需要改进调整,更符合你们的特性。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

  刀把的回应有够毒舌。手机、IPad和电脑是90后成长中的三大要素。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愉悦时,不可否认的是全民的注意力和耐心下降了。

  我的手机就经历了从背包,到裤兜,再到手里拿着这三个位置的变迁,相应的查看频率也从一天数次提高到了一小时数次。

  所谓的时间碎片化和信息碎片化,带来的后果是心态的碎片化,浮躁的气质就从中产生。这是一个无可逆转的趋势,对抗只能是螳臂当车。

  通过习惯调整做适度的平衡,倒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于是很多诸如深度阅读、冥想、野外拓展等方法在当下流行,算是一种反省之后的回潮吧。

  小NO的第四条离职理由:

  办公环境差强人意,我知道公司在这上面花了不少钱和心思。但就是工位太小了,旁边的姐姐是个重口味,每天不是韭菜,就是咖喱加大蒜,混合着她的Chanel 5,算是世上最奇葩的味道,没有之一。在离职的最后一天,我准备生吃两头大蒜,对冲一下这种风险。

  刀把:

  呃……

  我:

  呃……顺便问一句,能介绍我认识一下这位姐姐吗?

  小NO的第五条离职理由:

  年会只抽到保温杯,我勒个去,Iphone6呢,现金5000元呢,马代双人游呢,哪怕是一年姨妈休假券也行啊。我在这公司手也太背了吧,这么背的环境,你让我怎么呆下去。

  刀把:

  亲,能把你的保温杯给我吗?我啥都没抽到。

  我:

  还有姨妈券这种东西,那男生抽到怎么办?

  小NO离职的最后一条理由:

  工资也太低了吧,我辛苦读书16年,堂堂二本毕业,8000块的月薪,扣掉各种,拿到手也就6000多,还不如老妈每个月给我的零花钱多呢。除了裸辞你,我别无选择。

  你总说我们90后没有目标感,还总说你当初如何如何,是怎么白手起家在北京买房买车的。拜托,我老爸老妈有三套房,加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房,够我一星期不重样换着住的。

  你的那些目标不是我的目标。我只要——开心地上班,开心地生活。其他与我何干?

  刀把:

  你可以开心地啃老,我没人可啃。

  我:

  70后基本上无老可啃,80后可以小口小口地啃,90后都不啃了,只是张着嘴等着“老”来喂。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寒门再难出贵子。代表性的段子有“巴菲特8岁时被父亲带到华尔街”的故事,“比尔盖茨创业时受到母亲扶持”的故事,“一群银行实习生的成长经历”的故事,等等。

  这些段子的真假姑且不论,但核心思想无非是说:如果你是寒门,起跑线上就输了,你的眼界、视角、格局、见识、背景等等根本就不足以支撑你的发展,你一定会因为生活所迫做出很多垃圾的选择,从而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对于这种说法,我只有两个字:扯蛋。这要么是winner的自鸣得意,要么是loser的自找借口,别无他解。

  自古以来,一个人要想成功,只有两个最基本的动力源:兴趣或生存。要么你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奋斗,要么你被生活所迫去努力,本质上没有其他可能。

  90后作为最新的职场一代,之所以这么广为诟病,就是在于这两种动力从群体意义上被打小阉割掉了。

  90后生存压力的解读

  先说生存压力,90后的父母基本上是60后,相对于80后的50后父母,和70后的40后父母,他们在财富积累上无疑更加丰厚。

  而且60后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他们的生长环境非常恶劣,小时候吃过不少苦。人就是这样,自己吃过苦,就一定不想让孩子再吃苦。

  于是主观上有意愿,客观上有条件,啃老就会成为一种群体现象。哪怕父母在农村的,每个月几千几千地补贴到城市打工孩子的,也绝不在少数。

  这还只说到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呢,9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集三家之力供养一个孩子,生活想有压力都不行,即使现金没那么宽裕,至少有好几套房在那儿放着呢。

  在写这篇文章时,又一个朋友跟我抱怨春节一过,公司又有好几个90后裸辞了。其中一个女生,每月5000的收入,在北京三环边上租着90平米的两居,开着迷你Cooper,从不在家开火,每年少说两次国外自由行。我算了一下,家里至少每月要给她补贴15000元。

  70后很少有裸辞的,85后裸辞开始兴起,到了90后,裸辞基本就是一个集体自觉行为。不要和我说什么兴趣使然,如果账上没有存款,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你看有几个敢裸辞的?说到底,还是没有生存压力。

  缺乏生存压力,是90后职场成长中的第一大杀手。成长是一个鲜血淋漓的过程,是一次次把自己扒光,再找件衣服穿上的过程,是一次次被人家大耳光扇在左脸,还不得不把右脸伸出去的过程。

  如果没有现实的压力,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承受这种折磨。而如果时时都有退路,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逃避,这是人之常情,无关90后,80后,或者是70后。但如果没有这一次次的破茧重生,成长又从而谈起呢?

  也正是基于这点,我对“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无法苟同。家境贫寒,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自信、眼界等等,但在“不得不做”这个最大的奋斗动力上,富二代、官二代们,会有更多的余地吗?至少我很少看到。

  90后职业兴趣的解读

  再来说说兴趣,这是促成成功的第二个要素。大家都在说90后是个性鲜明的一代,他们会凭着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职业,所以他们的目标感是很强的,会投入,会创新。本来我也这么认为,但在这几年接触过成百上千的90后之后,我觉得这也纯属瞎扯。

  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朋友公司招了一个应届大学生,学人力资源,问他的兴趣,说喜欢和人打交道,那好吧,就去做招聘,天天都能和人交往。

  一个月后要求调岗,原来他只喜欢和熟人沟通,觉得之前和朋友们一起都聊的不错,但和陌生人勾搭太难了,还经常被挂电话。

  那好吧,既然喜欢和熟悉的人打交道,那就去做员工关系吧,两个月后又不行了,觉得接收到的负面情绪太多,自己都抑郁了。

  转去做企业文化吧,那个正能量多。三个月后离职,据说找了个市场方向的职位。

  你所以为的兴趣,可能根本就不是你的职业方向。通常来看,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可以快乐,可以全情投入,因此可以做得更好。但仔细想想,哪有什么事情是你全部喜欢的。

  我喜欢和人打交道,那相应就要承受陌生人的不屌你和面斥;我喜欢做管理,那就得准备好承担巨大的业绩压力;我喜欢做设计,可能设计稿会一遍一遍地被产品部门打回;我喜欢写文章做公众号,他么这篇破文我整整憋了一个礼拜也没有感觉,比便秘还难受。

  因此,千万不要再拿你感不感兴趣来说事了。当你没有想好,或者没有准备去接受你所谓的兴趣中的那些负面的东西,你根本不配谈什么职业目标。

  你喜欢你的女神在化完妆之后仪态万方的样子,那就要准备好接受她第二天早上醒来满眼眼屎牙都没刷的惨状,她可能上完洗手间还不冲水呢。你不信可以去问问大黑牛,看看范爷的台前幕后有啥差别。老炮儿们的热爱生活,那是在看清了生活的所有残酷和不堪后,还来选择热爱它。

  朋友的小孩在美国念书,从中学一开始,学校就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自己选,你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和实力,来选定一个课程组合和努力方向。正是在这种不断的选择和放弃,加法和减法中,孩子从很小就开始形成自我认知,学会坚持,也学会如何放手。

  我们的90后呢,不要说小学和中学,就是到了大学,基本上专业、方向、自我生活管理、学习方法、个性形成,都是家长和老师代替他们选择的。没办法啊,你说就这一个熊孩子,关注聚焦,我得管他啊,他一小孩子,啥都不懂,万一选错了呢?

  于是这猛一工作,啥事都要自己做主了,他倒是也会呀!爹妈没教过啊!和90后的沟通中,我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大多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办法,这点能力打小就给阉割了,慢慢长吧。

  悲观地展望一下

  所以70后和80后管理者,在带90后团队中最感困惑的两个问题——动不动就不干了和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有了明确的归属:生存压力缺失和自我选择能力弱化。

  那么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好转呢?还是洗洗睡了吧,95后、00后的新人只会越来越难管,因为上述两大问题,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家庭结构下只会得到强化。

  也许会有反转剧情,那得看看普二政策落实的怎样。

  结尾

  小No最终没有离职。一个是她出去转了一圈,发现8000元的月薪并没有那么好拿。第二是公司让她参与游戏化的90后员工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她觉得挺有意思。最重要的,是她老妈把她每个月的零花钱给停了。

  老妈英明!!!(来源:我可能不是猎头)

再来一篇
上一篇:永远不要打探别人工资 下一篇:你不是怀才不遇,你是怀才不够
猜你喜欢